伪军的神话他们究竟是怎样的战士
想了解伪军并不容易,至少目前没有人愿意站出来承认说:是的,我曾经是伪军。对于伪军,人们大多觉得他们可恨,是背叛了民族、背叛了国家的人,是一群懦夫。
那么,伪军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它由什么人组成的?又有什么特别之处?
据曾于1942年受党派遣打入汪伪部队,任伪7师中将师长——伪34师参谋长的“卧底将军”施亚夫回忆说:“伪军一部分人是没有组织、自发地抗战,觉得收编他们不行,于是他们最后走了伪軍这条路;另一部分就是工人,其中少数是被日軍俘虏过来的。”
在华日軍對各地政策不同,导致偽軍的組員各有差異,偽滿日軍颁布了強制征兵規定,全滿19歲以上壯丁需入伍服役3年,只投降的一小部分東北軍和原有的國民黨部隊成了偽滿或日本人的配合作戰單位。彭施鲁時為抗聯二路軍第四軍留守處主任,他九十多岁高龄时回忆道:“在困难的时候,比如遭遇重大伤亡,一些士兵会选择逃离前线,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会投向敌方,以换取生存机会。”
随着战事发展,一些正规军,在第一、抗战第二原则下,也可能选择投降给日本。这一点在1941年得到了公开表达。当时,有个名叫林建五的小將领公开表示,如果确实无法坚持战斗,就可以考虑加入敌人的阵营。
此外,还有一些与蒋介石不合的“杂牌军”为了保存实力,也举起了降日的大旗。在这些杂牌团体中,有一些成员虽然本来就有反对国民政府的声音,但由于政治原因或者个人利益而加入到敌人的阵营。
对于那些深入敌后进行潜伏工作并最终成为“卧底”的地下工作人员来说,他们往往需要通过各种手段来接近并收编这些可能转变立场的人才。根据恽前程老人的记述,“曲线救国”的口号也常常用来掩盖其真正目的,即让这些潜伏者继续作为内奸从事间谍活动,为侵略者服务。
然而,对于那些因为生活困难而不得不参加作乱的人们来说,他们的心态和动机却显得复杂。在新四方面临的情况下,大量被俘虏或失去家园的人们更倾向于寻求生存,而非为何种理由加入敌对方。而且,由于战争环境中的压力极大,这些被迫加入到敌方阵营中的中国人民,其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也是非常复杂且多样化的。
关于如何看待这类问题,以及是否应该接受这样的历史现象,并对其进行评价与评判,这是一个涉及道德伦理、政治哲学以及历史研究等众多领域的问题。不过,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尽量客观地理解这一段历史,同时尊重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物及其所面临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