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朝代时间轴上明末降将如牛毛一般频繁却只有吴三桂一人被世人深恶痛绝为何
明末降将如牛毛,何以吴三桂一人遭世人痛恨?公元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攻破北京时,宁远辽东总兵吴三桂奉命保卫京城。部队至山海关,接崇祯皇帝自缢消息。面对李自成义军和多尔衮清军的夹击,无力一战之下,只有降或死。
然而,即使是李自成杀其全家、夺爱妾陈圆圆,也促使吴三桂报仇心切。他不得不选择投靠清廷,这背上了汉奸的千古骂名。尽管明末投降清朝的人众多,如洪承畴、祖大寿、耿精忠等,但为何只有吴三桂最受唾弃?
随着封建政权崩溃,文化思想得以解放人们认识到分析历史问题需实事求是,不应传谣信谣。在缺乏时光机器的情况下,我们必须依赖文物文献来分析争议性事件与人物。这促使人们重新定义历史,使原本争议颇深的曹操成为成功翻案的典型。
杜牧赤壁诗句“铜雀春深锁二乔”、“安禄山与杨贵妃”等美人英雄故事,更让情节丰富可供挖掘。美人的加入往往让故事更吸引人。
关于吴三桂,他为了艺伎而让国家毁灭,这种故事被满清统治阶层用作反面教材,以警告明末残余势力不要继续斗争。此外,他进兵缅甸要永历帝,被认为背叛华夏。而他最后在云南藩镇设府,最终因矛盾尖锐被康熙撤藩并起兵反抗,被认为失去了民心。
因此,在众多投敌将领中,只有吴三桂遭到了如此强烈的社会鄙视,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以及后来的市井文化添油加醋,使他的名声变得尤其臭不可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