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真实死因之谜又如何明末降将如牛毛何以吴三桂一人成恨世之人
明末降将如牛毛,吴三桂为何独获痛恨?公元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攻破北京,宁远辽东总兵吴三桂奉命保卫京城。部队至山海关时,崇祯皇帝已死。面对李自成义军与多尔衮清军双重压力,无力一战的吴三桂选择了降清。
但在他背叛大明之举之前,他的全家被杀,他爱妾陈圆圆也被夺走。这促使他必须报复,因此只能选择投降清廷。然而,这个决定让他成为千古骂名中的汉奸。而且,在那个时代,有许多人像洪承畴、祖大寿、耿精忠和尚之喜等一样,也投靠了清朝。
那么,为何仅有吴三桂遭到如此深刻的唾弃呢?随着封建政权崩溃和文化思想解放,人们开始追求历史问题的实事求是,而不是以讹传讹。在缺乏时光机器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回到过去重新审视历史事件,所以依赖文物和文献来分析问题变得尤为重要。
曹操就是一个翻案的人物,从乱臣贼子转变为乱世英雄,《三国演义》则是中国独特市井文化的一部分,其戏剧性吸引了人们不断地添油加醋,使得正史与小说故事出现出入。此外,当美人伴随英雄出现,那些情节就显得更加令人垂涎。
安禄山与杨贵妃,即便只提及这两个名字,也能让人心动不已。想象安禄山边关生活中的英勇,以及杨贵妃宫中养育下的娇弱美丽,她们之间或许会因为边关热血男儿而心生一惊。但这些都是众说纷纭,不介意真假,只要听起来刺激有趣即可。
再来说说吴三桂,因为一位艺伎而放弃国家,这样的故事被用作强调忠君爱国,以反面教材警告明末残余势力不要继续斗争。不过很多人认为吴三桂忘记了他的全家也被杀,而他的背叛并不仅限于大明,更是背叛华夏,这也是槽点之一。
公元1662年,吴三桂进兵缅甸,要的是永历帝,但缅甸国王无力抗衡,最终交出了永历帝。这位流离失所的皇帝,在逃亡后还是遭到了回归后的绞杀。这份斩草除根的手段,是槽点之二。
最后一点,就是吴三桂在云南设府想要做清朝沐家的世代镇守,但清朝看透了他的意图,并在他杀掉永历帝之后开始制裁。他最终起兵反抗,被康熙撤藩。尽管口号声称“驱除鞑虏,还我大明”,但真正识别自己的只是少数。
因此,就这么多投降给清朝的人中,只有吴三桂留下如此臭名,它不仅包括自己行为,也包括后来的市井文化添油加醋。而最好的评价可能还是楚云飞的话:“军人,要有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