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历经历史朝代顺序及帝王的呵护如今焕发光彩
张居正,明朝万历年间的首辅,不仅好色,更是好食。据史书记载,他有七位正式姨太太,除此之外,还有众多姬妾和短期伴侣。为了保持旺盛的性欲,他们必须摄入能壮阳的食物。食与色的结合,在他身上达到了极致。
戚继光在守卫登州期间,特意指派渔民捕捉一种名为“腌肭脐”的海兽,即俗称海狗肾,将其定期送往北京供张居正煲汤饮用。据明代文人王世贞所记,张居正在喝下这种汤后,因奇热攻心、阳亢无比而头顶出火。在万历年间的京城,这种现象成了一道风景线:官员们冬天都戴不上帽子。
张居正如此品味荒诞性地美食,你不得不承认凡官皆擅长吃,不吃难以升迁。他是一位会吃的官,而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不讲究口福的官员,只要是官,就更容易被请客或宴请,因此嘴巴越来越挑剔,舌尖越来越灵敏胃口越大品味越高,从而迫使厨师的手艺也随之精进至极限。
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中提到,一士夫自言是蔡太师府包子厨上的人,但却辞去制作包子一职,因为他只是负责切葱丝。一日,他被问及为何不能做包子,便回答说自己只是负责切葱丝。这显示了太师府厨房的人数相当庞大,可以想象至少相当于一个营队的大规模机构。
清人梁章钜《归田琐记》中提到,当年羹尧从大将军降职为杭州将军后,其姬妾四散离去,其中一位秀才偶得其中一位曾服务于年羹尧专司饮馔的小女生,她自称只专管小炒肉,每次将菜单呈交前一日给主公点餐,只要点到小炒肉,她便忙碌半日,但整个月份只有两三次出现。此事让秀才感到沮丧。她解释说,“酸秀才”每家每户购买肉类都是按斤计算,从何开始呢?她建议秀才参加当地赛神会中的猪饼比赛,以此机会展示自己的烹饪技艺。但最终,她使用的是已经死掉的一只猪,使得烹调出的食品质量大打折扣,最终导致秀才因为过度暴饮暴食而倒地奄奄,此时她再次进入厨房,却发现所有剩余部分都已被秀才吞咽干净。
蔡京最终因饿死,而年羹尧则因罪遭罚,被遣往杭州看守城门时,即使想要享受简单如油条,也无法满足其奢华生活。而他们两人,在宋朝担任宰相、清朝担任将军时,都展现出骄横跋扈的一面,无论身处何种位置,都拥有一颗能吃、会吃、敢吃且永远填不满的心情。当这些人的嘴巴能够品尝到精致难以置信,又刁钻促狭;当他们能够铺张糜费又恣肆奢侈,那么这一切都显得不可挽回地堕落了。
由此可见,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之所以能发扬光大,或许恰恰依赖于五千年的这些大小官僚们不断推动?若要评功摆好的话,这些拥有善吃之嘴、善品之舌、善纳之胃、善排之肛的大大小非,是不是该算中华美食走向世界的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