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历史科技成就下的忠臣祸害探秘王夫之宋论新解读
以深沉的爱国情怀而不愿违背君主的旨意;以对国家存亡的无尽忧虑而迫切希望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以对民众的深厚关怀而不断思考如何为民请命;这样的小人就可能会说:他们和我们一样。他们乘风破浪、趁机取巧,这自然令人一拍即合。但是,虚伪与真实相互交替,最终都将导致王朝衰败。而凶险之手若能施展无余,则连刘邦也难逃其辖。对于昏庸无明的统治者来说,他们也许会说:那些被召唤而乐于来之人,只需挥手便可离去,天下岂有真正的大丈夫吗?(王夫之在《宋论》中批判了奸臣)
王夫之(1619年-1692年),字子仁,又号姜斋、夕堂,是一位杰出的汉族思想家。他是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在晚年的他居住在南岳衡山下的石船山,那里充满了书香气息,他著书立说,因此世人尊称他为“船山先生”。他的著作非常丰富,其中尤以《读通鉴论》、《宋论》最负盛名。
晚期重臣曾国藩极度推崇王船山及其作品,并在金陵大规模地出版了《船山遗书》,使得王夫之的作品能够广泛传播开来。近代湖湘文化代表人物谭嗣同等都受益于船山先生的心学理念。
王夫之一生致力于经世致用,他坚决反对程朱理学自诩:“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