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为何被称作山水中的弃儿探索人文典故与自然风光的交融
在历史的长河中,苏轼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人生旅程充满了波折与辉煌。1057年,当他21岁时,与兄长苏辙一起应试科举,面对主考官欧阳修和诗坛泰斗梅尧臣,他们被他的清新风格和豪迈性格所震撼。
文坛领袖欧阳修对他的赞赏使得苏轼的大名远扬,每有新作问世,便立刻传遍京城。但就在他准备大展才华之际,接到母亲病故的噩耗。他守丧期间,再次入京,被授予重要职位。在朝廷上,他遭遇宰相韩琦提醒,有才能却需谨慎处理,以免引起其他人的嫉妒。
后来,他父亲去世,又再次回京,发现世界已经不再是二十岁时那个“和平世界”。1071年,他分析王安石变法弊端,但遭受排挤,最终被调往湖州任知州。然而,在《湖州谢表》一文中,被误解为对皇帝不忠,最终卷入著名的“乌台诗案”,历经103天牢狱生活幸存。
出狱后,被贬至黄州,没有实权,却创作出了《赤壁赋》等千古佳作。1085年,即宋哲宗即位后,再度重用,但因揭露党派争斗而遭陷害。他在杭州治理河道、疏通淤泥、修建堤坝,为民百姓带来了福祉。在1100年的大赦之后,再次回归朝堂,但在回京途中逝世,追封太师,是中国文化史上杰出的词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