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图片万历通宝介绍
明朝图片:万历通宝的铸造与特点
万历通宝是中国古代钱币之一,始铸于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四年(1576年)。它是仿照嘉靖钱制的一种货币,有小平和折二两种。其中,小平钱背光较多见,而少数小平钱背上有“工”,“天”,“公”,“正”,“江”,“河”等字,其中以“厘”表示值银一厘的比较罕见。
此外,还有一些银质的万历通宝钱,这些货币在背面铸有文字或星月纹图,但它们相对较为稀有。万历通宝中的折二钱也是真书直读,狭郭双点通,且其尺寸为2.8厘米;而大型的传世版本只有一个,是非常珍贵的孤品。
明朝初期采取了仿效元代货币政策,推行纸钞,并禁用金银作为流通媒介。但随着经济发展、海外贸易市场开拓以及货币需求量增加等因素,明英宗正统年间解除了对白银使用限制,使得白银获得合法的地位成为一种可交易货物。
在万历初年的时间里,由于朝廷铸造出的金币数量并不多,大约只有两万锭。而到了萬歷十三年(1585年),这一数字增加到十五万锭,再次增至九万锭。在这期间,全國共有60余座鑄幣炉,其中潞安府是其中最大的兩座,每一年平均為朝廷鑄造近萬錾,因此给地方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同时也出现了私自鑄造取利现象。
根据《潞安府志》记载,在萬歷四十年的時候,当地官员指出:“萬曆初,以遵例鼓鑄制錢,一時銅價腾跃數倍,而監造官與匠役減去銅料,雜以鉛錫,愚民見利爭趋日有私鑄,不論死不止。而制錢堆積不能行。”这说明当时由于金属材料成本上涨和管理上的疏忽导致私人开始自己生产并销售自己的货币,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总结来说, 万历通宝拥有众多版别,最常见的是小平款式,其径度从2.4-2.5厘米之间变化,而重量则在3.4-4克之间。此外,还有一些更大的款式,如矿银小钱、五分之一的大款及特别巨大的款式,每个都具有独特性。不过,小平款式中最珍贵的是规整楷书文本,以及一些特殊设计如长日宽日等。此外,它们都是根据官方规定制作出来的一套完整标准化的小额硬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