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时期的海上探索与交流明朝对外交往的辉煌篇章
在朱瞻基时期,明朝对海外的探索和交流展现了辉煌的一面。为了加强与外国的贸易文化联系,明成祖设立了一系列机构,如旧港宣慰司、满剌加外府、苏门答腊官厂等,这些机构成为促进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重要枢纽。然而,由于自仁宗之后对远洋航行缺乏重视,宣宗承袭这种态度,因此宣德朝时期的海上活动大幅减少。这导致中国与欧洲之间可能错过了更早些时候在印度洋初次接触,而不是东南亚。
如果没有那段时间内中国航海业衰退以及实施严格的海禁政策,那么历史或许会有所不同。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郑和七次下西洋都能成功,那么中国人与欧洲殖民者的初步接触很可能是在印度洋,而非东南亚。如果是这样,那么远东和西欧文化圈之间最初互动的景象将不一样。
朱瞻基即位后,周边国家如哈密回回、满剌撒丁、占城、琉球中山及爪哇等多个国家几乎每年都会来朝贡于明朝。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在1431年1月,朱瞻基命令郑和再次出发。在这趟旅途中,郑和因劳累过度于1433年的4月去世,但他的遗愿未被忘记。王景弘率领船队返回,并在7月22日回到南京。这也是最后一次由郑和领导的大规模海外探险。
此后,不断有使团从不同的地区前来北京,其中包括来自南洋、波斯湾及东北非洲的地方。此外,当安南发生叛乱时,与当地关系紧张的情况也随之出现。但是考虑到国内疲惫远征无益,最终决定接受黎利请求,让陈暠担任安南国王,并允许黎利自立为王,以此换取稳定的朝贡关系,从而维持了两国间长久友好的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