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乾隆合葬五女奇遇在自然之境
张仲景,名机,以长沙太守著称,南阳郡涅阳人。生于东汉和平元年(公元150年),卒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活了七十岁左右。他自小好学深思,“博通群书,潜乐道术。”十岁时就已读了许多书,特别是有关医学的书。
张仲景是处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他见到连年的混战导致民弃农业,大量田地荒废,人民饥寒交迫。在这样的环境中,他目睹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这种悲惨的情景让他感到了极大的痛心和责任感。于是,他发愤研究医学,立志成为能解脱人民疾苦的医生。
张仲景对待学习十分认真,“勤求古训”,认真学习并总结前人的理论经验。他曾仔细研读过《素问》、《灵枢》、《难经》等古代医书,对这些经典文献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应用。在他的实践中,他提出了“六经论伤寒”的新见解,并且广泛搜集古今治病有效方药,不仅包括传统医学知识,还包括民间验方。
为了更好地开阔视野和交流经验,张仲景前往繁华的都城洛阳行医。在那里,他遇到了文学史上知名诗人王粲。当时王粲已经患病,但不愿意接受治疗,最终因为不听医嘱而逝世。这件事情对张仲景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教训,也促使他更加坚定自己的职业选择——用自己的医疗技能来救助更多的人。
后来,在当官期间,由于看到朝政日非而感到无力作为,所以他选择了挂冠遁去少室山,一心专注于总结个人临床经验,并写出了《伤寒杂病论》十六卷。这部著作在公元205年左右完成,而后经过几百年的流传,被分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的两本独立作品。它系统分析了伤寒病因、症状、发展阶段及处理方法,为中医辨证施治提供了一套完整理论基础,同时精选三百多个方剂,这些方剂至今仍被认为具有较高疗效,是中国医学宝库中的瑰宝之一。
随着时间推移,《伤寒杂病论》的影响越来越大,它不仅在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也对日本、中东等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至今日,它仍然是世界各国中医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