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清朝乾隆雍正排位之夏完淳天下尽知其风范与才华如同盛世江山不待言说便见风采
清乾隆雍正间,排行云霄的夏完淳,字存古,以小隐为号,其风范足以倾倒世人。出生于松江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家住郡城西花园浜,父亲夏允彝乃江南名士,与师陈子龙合创几社。受父影响,完淳矢志忠义、崇尚名节,从五岁读经史,便展现了非凡的聪颖与早慧。七岁能诗文,九岁即写下《代乳集》,其才华横溢,如同风起云涌。
允彝常带着完淳在身边,使他遍历山川、接触豪杰;又师从陈子龙,对文章气节深受熏陶。在少年时期,他便怀抱大志,不仅博览群书,更有千言立就之才能;谈论军国事宜,也显得条理分明。此外,他曾问岳父钱栴:“今日世局如此,不知丈人所重何事?所读何书?”一语惊叹众人,无从回答。
崇祯十六年,与友杜登春等组织“西南得朋会”,成为“几社”的延续者。次年春,当农民起义席卷北方时,完淳自称“江左少年”,上书40家乡坤,请举义兵为皇帝出力。
顺治二年清兵入侵江南时,完淳随父、师抗清,但失败后夏允彝投水自尽。他追随陈子龙与太湖义军联系,并参与吴易军事继续抗清复明活动。不久太湖义军被围困消灭,而完淳幸运地逃脱了生死之争。他对国事感到痛心,因此作《大哀赋》,文采宏伟、情词悲凉,让人们感叹不已。
顺治四年鲁王赐谥夏允彝为文忠公,并授予完淳中书舍人职位,但他因政治原因被捕,最终被押至南京处斩。当刑场上临终前,他仍然保持坚定的态度和神色,即使面对洪承畴的劝降也不屈服,最终成为了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