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坝中国史时间轴上的物品改变郑和命运的关键所在(图)
《郑和下西洋》这部电视剧的播出,使得郑和这个名字在许多人心中更加深刻。然而,可能还有一些观众对东坝这一地名不太了解,这里是郑和命运发生转折的“关键之所”。东坝古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经过几次更名,现在称为东坝,自明朝万历年间至今沿用。它位于朝阳门以北十余公里,是北京古都的一道门槛,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军事、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东坝与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里建有城墙,是平原地区少见的古村镇之一。说起东坝,就不得不提及其中最著名的地标——阜通河(或称坝河),这是元至元年间开挖的人工运河,在通惠河通航之前,对京城漕运起到了关键作用。这条河流西起香河园街道光熙门,東至楼梓庄乡沙窝村入温榆河,其名称源于开挖时两侧形成土堆成“坝”而得名。在该水系上设有多个土堤,其中包括千斯堤、常庆堤、郭村堤、西阳堤、郑村堤等,而郑村堤则是最重要的一个水闸,也是漕运沿线的一个主要码头。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之交通便利,这里的商业活动异常繁荣,不仅手工艺品交易活跃,而且农副产品交易也非常频繁。这一切都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如清乾隆帝御封东坝北门舞狮子会中的“金铃祖狮”,即京都十三堂太狮之一;传统工艺制作的手持玩具“驴肉”,风味独特,为京都一绝。
关于郑和本人的故事,他最初姓马,因立功被赐姓为郑,并由内宫太监升迁为四品官员,最终奉命七次下西洋。而时间回溯数百年,即三国时期魏灭蜀后,有传言刘备儿子刘禅曾居住于此地,被封为安乐公,但是否因为地名巧合而产生这一说法,则需进一步考证。此外,该区域还有著名墓葬如固伦和敬公主夫妇墓,以及大学士刘墉监修的大学士墓等遗迹。
最后,要提到的还有马神庙与娘娘庙两座庙宇,它们分别与皇家养马场以及皇家的女眷有关联。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建筑逐渐消失,只留下人们对于这些地方丰富而又复杂历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