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简史中的冷门故事有趣的历史回忆重现
探寻明朝冷门史:揭秘那些不为人知的历史趣事
一:官评之争与朱元璋的严苛标准
在明太祖朱元璋统治时期,官员的升迁与考核评价至关重要。即使工作表现卓著,若触怒了朱元璋,也可能遭到贬官。如山东日照知县马亮,他因运送贡品表现出色,被推荐给朱元璋审查,但最终因农业教育成绩平平和督运物资勤快而被批评四个字“宜黜降之”,导致其被贬官。这反映了朱元璋对恢复国民经济极为重视,对于有志于恢复农业生产的人才持有宽容态度。
二:徽商们的小气与大方
徽商作为明朝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小气相向闻名。但在风月场所,他们却显得异常大方。在妓院里,一晚上砸钱数以千两白银计。而这些小气又大方的徽商们,其背后则是艰苦朴素的生活方式,他们抠门但愿意花钱,是一种体面的象征。
三:房价如何?
虽然商品经济发达,但房价并不像现代一样昂贵。据《三言二拍》中记载,一个破旧房子,只需五十两银子即可购买。而另一方面,如果是在好位置,那么价格就会更高,如苏州桃花坞一处宅院,便要花费三百两银子,而北京的一处黄金地段宅院,则售价高达1500两白银。
四:扯皮害死明军
明军曾经强盛,但由于扯皮惹祸,最终影响了军备和战斗力。当戚继光请求缩减军费开支时,隆庆皇帝才开始重视,并保障了戚家军的训练。此后万历年间,由于兵部户部互相提皮球,使得新型火枪鲁密铳未能批量生产,最终成为摆设,这种情况导致当努尔哈赤进攻时,明朝火器战车多年无修,更是无法抵抗敌人的攻击。
五:逃税如此轻松
尽管明朝创造了人类社会生产力达到巅峰,但国家常年穷困的一个原因就是逃税太容易。在江南地区,即便是重税地区,也有人欠税几年不交,然后等到减免命令,再次拖延;甚至科举功名可以免税,让秀才站船过关,无需缴纳路桥关卡费。这类现象严重削弱了国家财政收入,为何改革者痛心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