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炼探寻南宋和北宋的历史资料能否揭示更多往事
沈炼(1506年—1557年),字纯甫,号青霞,明代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明史》有传。嘉靖十七年(1538年),沈炼考中进士,先后出任溧阳、荏平、清丰县令。他以清廉爱民著称,其政绩深受百姓敬仰。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冬,蒙古瓦剌军入侵,大沦京城威胁。当时朝廷召集文武百官商议退敌之策,但无一人发言。赵贞吉提议采取金银丝绸招募军队的方式,以重赏勇猛之士。而沈炼则极力支持赵贞吉的意见,并在场上慷慨激昂地补充了他的建议。尽管夏邦贤斥责沈炼,但最终朝廷采纳了他们主战不降的建议,不久敌军撤兵。
北方边患严重,而内阁首辅严嵩擅权瞒报军情。这一切都让沈炼感到国事危机,他在朋友家喝酒时写下奏疏揭发严嵩父子的十大罪状。但皇帝却将其视为“吵闹”、“不尊礼仪”,并对他进行廷杖,然后将其贬斥到塞外的保安州种田。
在保安州,一个商人主动提供房屋给沈炼居住,而里长帮助他解决生活困难。在那里,他与同乡交谈忠义大节,也写下壮怀激烈的诗篇,如《塞上感怀》:“沙塞黄花带雪开,谪臣中酒坐徘徊。”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忧虑。
然而,在嘉靖三十六年的某个时候,当兵部侍郎杨顺被指控失去40多座城池后,他竟然杀害无辜居民来掩盖自己的错误。此举触怒了沈炼,他通过两首尖刻的诗歌指出了杨顺的错误,并要求他承担责任。但是,这些批评没有停止杨顺追捕并杀害他的计划。最终,在路楷御史协助下,由于白莲教名义下的陷害,沈炼于10月17日遭到了毒手,这位英雄般的人物仅51岁便离世。
随着事件进一步发展,对抗杨顺和路楷的人们逐渐浮出水面,他们暴露了这一系列悲剧背后的真相,最终导致杨顺及其同伙受到惩罚。而对于这些冤屈的一生而言,最终还是得到了正义昭彰:隆庆元年(1567年),朝廷为其平反昭雪,将其追赠为光禄少卿,并建立祠堂以纪念;熹宗天启初年的某一年,又追谥号忠愍,以表彰他的忠诚和品德。在那片遥远的地方,一段沉痛历史悄然展开,每一笔每一划都是对过去岁月永恒记忆的一个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