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3000字戚继光是不是真的发明了世界最难破解的密电码
戚继光运用东汉末年诞生的反切注音技巧,创造了名为“反切码”的密码系统。他编撰了两首诗作作为密码本,每组密码由三个数字构成,其中前两个数字指向诗中的反切上字和下字,分别代表声母和韵母,而第三个数字则指导声调的取舍。借此情报人员能够解读到信息。这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早使用密码通信的国家,并且是该领域中最难破解的“密电码”也是由中国人发明的。
反切注音方法始于东汉末年的文字游戏,它通过两个字来标示另一个字的读音,即取其中的一个字的声音部分和另一个字的声音尾部,“剖析”出另外一个字的发音。“反切码”便是建立在这种逆向拼音基础之上的,由抗倭英雄、军事策略家戚继光所创。为了确保安全,戚继光还特意编写了两首诗歌,这些诗歌就是“密码本”。第一首是:“柳边求气低,波他争日时。莺蒙语出喜,打掌与君知”,第二首是:“春花香,秋山开,嘉宾欢歌须金杯,孤灯光辉烧银缸。”这两首诗藏有所有秘密。
从第一首诗中选取前15个声音部分进行编号,从1到15;从第二首36个韵母部分依次编号,从1到36。此外,还将当时共八种声调按照顺序赋予数字编号,从1到8。这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反切码”。使用这个系统,只需将一串情报上的密码如5-25-2对照即可:第五位声音为“低”,第25位韵母为“西”,合并后得到di,再结合第二种声调,就能解释出含义。
为了提高情报员和通信兵们处理这些复杂代码能力,他们还专门编写了一本教材《八音字义便览》供训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