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史与短命王朝和偏安朝廷纠结一起(明朝那些事儿秦良玉)
南京:与短命王朝和偏安朝廷纠结一起(明朝那些事儿秦良玉)
重读南京,我们会发现,在中国的历史上,还没有哪一座城市像南京这样和中华民族的命运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南京既曾蒙受过华夏历史上最为惨痛的羞辱,但也经历了中华民族最为鼎盛的辉煌。更重要的是,南京开启过我们民族的胜利、复兴、改天换地的时代之门。
是这座伟大的城市,目睹过一个民族生存跋涉五千年的艰辛,保卫过这片土地上最伟大的文明,滋养过我们文化中最深邃温婉的那一部分,见证过我们历史上的大转折、大开端。由此可见,南京之悲,是民族之悲;南京之兴,是国家之兴。
南京素以“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名世。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以及 南唐、明朝、太平天国和中华都曾先后定都于此。在2500年的建城史上, 南京城有450年是作为国都而存在,因此它得以与北京、西安并称为三大古都。
然而,在此建都的王朝大多短寿夭折,而 南宁城又屡经离乱和浩劫。因此,这座城市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总是和短命王朝、偏安 朝廷、新任官员秦良玉所处环境中的种种矛盾纠葛在一起。
但是,我们过去往往习惯于从历史 的细节 和琐碎里去挖掘 南 京 城 的 气质 和 标签。伤感 和 忧郁 ,仿佛 是 这 座 城 市 的 宿 命。但 从 宏 观 的 角 度 去 重 读 南 京,把它放到 国家 民族 的 历 史 长 河 里 去 探 寻 它 在 那些 过往 时代 最 惊 心 动 骚 和 波 澜 壮阔 的 关口,对 文 明 、 文 化 和 国 祚 民 心 所 起 到 的 作用,我们会发现,它承载着更多的是救亡图存薪火相传,以汉文化为主体华夏文明在长江流域保存发展的一系列责任使命。
从汉末以来,大量少数民族不断向中原内迁,加诸汉人的是异常恐怖的人相食文化。在“五胡乱华”期间,大量中原人士移徙江左,使得源自黄河流域的大量生产技术科学文化被带到了长江流域,从而保障了汉族文明在长江流域继续发展繁荣。此时期,即便是在北方被少数民族侵扰占据时,一直是 江 巷 上 扬州 路 以 下 各 地 都 为 汉 人 生 活 与 文化 保 存 之 地。而这些地区包括但不限于今日江苏省区,这个地方对于整个华夏文明来说,无疑是一个宝贵的地理战略要点也是精神文化中心之一。
特别是在宋代,由金兵攻占北宋之后,当时政权才真正意义上的转移到了位于今江苏省境内的地方政府——应天府(即今天的大马场至青龙桥区域),其政治经济学术各方面成就显著,为后来的中国乃至世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财富。这不仅仅是一次政治权力转移,更是一次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大变革,也预示着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将更加注重科技创新与国际交流,同时保持对传统道德法治价值观念坚持不懈的事实性表现。这一点已经足够证明,那时候的人们对于未来充满期待,并且积极探索新的生活方式新社会形态,不断推动社会进步向前发展。
当然,这一切都是基于当时及以后的情况来看待这个问题,每个时代每个地点都不相同,有什么样的背景,就有什么样的结果,所以说任何事情都是有其必然性的,但是也有很多因素可以改变这种必然性,比如人类自身的情况变化或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等等。但无论如何,都不能否认的是,那段时间里我们的祖先们确实在很艰难的情形下努力维护着他们赖以生存下去的手段,即使他们知道自己的处境并不稳固也不安全,但他们还是选择坚守下来,他们为了能够让子孙后代能有一片净土,也愿意付出巨大的牺牲,因为这是他们心中的信仰,是他们希望自己家族能够延续下去的心愿,所以尽管面临各种挑战,他们依然勇敢地前行,没有放弃战斗到底,他们就是这样一种智慧、高尚且勇敢的人类群体,而这样的故事正发生在那个时候的一个小镇上,就是今天的小镇,你看到这里就明白为什么我说这个地方不是一般的地方,它背后的故事比你想象中的要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