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清朝宁死不割让领土明朝国库亏缺的三大罪魁祸首将如何揭露
明朝虽然在大部分时期都保持了国力的强盛,但最后还是难逃衰败。实际上明朝早就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如果了解明史的朋友肯定会知道,明朝国库曾频繁出现亏空,然后拆东墙补西墙,最后还是算在百姓头上。长久下去必定会动摇大明的根基,那这些亏空究竟是如何出现的呢?当时的三大利益集团其实就是罪魁祸首。
商人和官员相互勾结,形成了庞大的利益链,加上皇帝不作为,导致情况越来越糟。商税一降再降,从百分之十五降到了百分之三左右,就和不交税差不多。而且,这些士大夫阶层还勾结海商甚至倭寇,从事走私贸易,每年赚取巨额的财富。由于海商垄断了海洋贸易,在士大夫阶层的帮助下疯狂走私,明朝根本收不到什么税,钱都进了海商和士大夫阶层的腰包里。
除了这两者外,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皇室本身。在建国初期,由于宗室子弟少,他们对国家开支影响并不显著。但随着宗室子弟人口爆炸式增长,这些宗室子弟很快就成了国家负担。他们控制大量土地,不仅拿着工资,而且土地还免征税。这意味着每年大量赋税被用于供养宗室子弟,而不是用于国家建设或其他重要支出。
因此,有这三个蛀虫,大明朝的大量财政资源流失无疑加剧了其经济困境。当内外压力日益增大的时候,即使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如增加矿税和监税等,也无法挽回局面,最终导致了整个帝国陷入深刻危机,并最终覆灭。而那些贪婪、腐败并最终背叛的人们,则留下了一段令人反思历史教训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