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的继承人朱高炽
乾隆皇帝的儿子:朱高炽,公元1378-1425年,明成祖朱棣长子,在位仅一年病逝,终年47岁。葬于献陵(今北京十三陵)。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以儒雅著称,但体态肥胖,不便作战。成祖靖难时命他留守北京,他成功抵御建文帝大将李景隆的50万军队,这一役对靖难至关重要。
成祖立太子问题犹豫不决,最终选择了仁爱、儒雅的朱高炽,而非英勇武艺超群的朱高煦。这是因为明朝内阁制度和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原则限制了帝王权力,以及朱高炽没有重大错误。此外,成祖深爱他的孙子朱瞻基,对解缙的话语动心,最终在1404年立为太子。
永乐二十二年七月十八日,永乐皇帝去世后,由于避免继承人争斗,大臣们秘不发丧,将其遗体装入漆器棺材,每日照常进餐,请安。政权得以平稳过渡。洪熙即位后,他开始了一系列改革,如赦免旧臣家属、平反冤狱、选贤任能,并崇尚儒学。他在位期间人民得到休养生息,生产力发展,是史称“仁宣之治”的开端。
然而,有人质疑由于在位不足一年,因此对他的贡献提出了疑问。但实际上,他掌管朝政时间较长,为自己即位打下良好基础。如果包括这段时间,他对明朝做出的贡献就无可置疑。因此,即使只有一年的统治期限,也不可否认明仁宗朱高炽是一代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