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为何把长城的终点定在嘉峪关是不是因为那时候的工程师特别喜欢挑战觉得不写到这里就没完没了呢
明朝为何将长城的终点定在嘉峪关?这不仅是因为那时候的工程师特别喜欢挑战,觉得不写到这里就没完没了,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首先,从军事重心来看,明朝建立后,退居漠北的蒙古势力依然是明朝最大的威胁,所以为了对付时时刻刻在北方虎视眈眨的敌人,明朝根本无暇西顾。其次,从收敛性的治边思想来分析,朱元璋给明朝制定的对外政策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对西北胡戎势力也仅仅是要求谨慎防备而已。而朱元璋的后世子孙们基本遵循了这个以防守为主的祖训,即使是在以积极进取著称的永乐时期,也没有对其他地方进行过开拓。
再者,我们要考虑的是缺乏正确的西域观。这一点直接影响着大明王朝的西域政策。长久以来,无论是士绅还是百姓,都缺乏一个正确的西域观,而这种情况与人们对西域刻板印象有莫大关系。中原之士认为那种地方是不值得经营,不值得占有的,这种偏见严重影响了他们对于西域价值和潜力的认识。
最后,我们不能忽略的是经济文化差异带来的抵触。在中原和西域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因此信奉儒家思想的人们,对于多民族、多语言、多宗教性质的大型游牧文化自然感到抵触。此外,由于中原王朝历史上未曾踏足或有效控制过此区域,他们并不急于改变这一现状。
总结来说,虽然嘉峪关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长城终点,但它确实代表了一种政治决策背后的复杂情感和考量,它标志着一种边界意识,以及一段历史时代背景下的战略选择。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今天才能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把长城的一端设定在嘉峪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