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思路宋朝历史网
首页 > 皇帝与名人 > 明朝为何将长城终点定在嘉峪关因为那儿的风景最美长城也想留下一份边界遗产

明朝为何将长城终点定在嘉峪关因为那儿的风景最美长城也想留下一份边界遗产

明朝为何将长城终点定在嘉峪关?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西域是汉代以来人们对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的总称。根据《汉书·西域传序》的记载:西域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西六千余里,南北千余里,东面止于玉门、阳关而与汉接壤,西面则以葱岭为界。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城(今中国新疆轮台县东南)设立了西域都护府,并颁行朝廷号令。

自安史之乱爆发后,大量内调兵力防御边患,而清朝彻底降服准噶尔汗国后,再也没有中原王朝统治者踏足过这片土地。在此期间,最有可能重新进驻西域的应该是赶跑元顺帝的大明王朝,但其并未产生过任何将西域收入囊中的想法和行动,这是为什么呢?

明朝的军事重心在北方

为了对付时时刻刻在北方虎视眈眈的敌人,如蒙古势力和鞑靼、瓦剌等胡戎势力,明朝根本无暇顾及远离本土数千里的遥远地区;所以采取了以安抚为主,管制为辅的政策,以期望他们能有效牵制住这些威胁。

收敛性的治边思想

明太祖朱元璋开创的大明王朝是一个中央集权高度集中的 朝代,所以其为了维持庞杂官僚集团往往采取向内紧缩政策以应付纷至沓来的内部问题。这一收敛性治边思想直接影响着大明王朝对待外部世界尤其是远离本土的地方态度,使得它们缺乏正确地理解和利用这些地方资源。

缺乏正确的 西域观

生活在中原膏腴之地的人们,对于那些生活在荒漠边缘的人们缺乏深入了解,他们认为那里充满了野蛮、无知和彪悍,不值得经营或占有的这样一个地方。但实际上,这些地方正处于欧亚腹地,是重要的地理要冲,其文化多样性也蕴含着巨大的潜力。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样的认识并未改变,从而导致了这样的局面。

综上所述,大明王朝从未真正考虑过染指这些遥远地区,而是在保持表面的亲密关系基础上继续维持现状,即使如此,也只能说是一种被动接受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它们选择将长城终点设定在嘉峪关,因为那儿风景最美,同时也有助于加强这一区域对于外部威胁的一般防御能力。

标签:

猜你喜欢

宋朝皇帝与名人 明朝百姓服饰展...
明朝百姓服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在中国历史上,明朝是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也是文化艺术的繁荣时期。作为一个农业社会,老百姓穿戴的衣服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
宋朝皇帝与名人 明朝那些事儿中...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关于明朝的书籍众多,但其中以《明朝那些事儿》最为人所熟知。这本书通过作者秦牧的独特笔触,将历史事件和人物塑造融入了一种轻松幽默的叙述风格...
宋朝皇帝与名人 历史剧集-土木...
土木堡之战:明末英雄的沉沦 在中国历史上,土木堡之战无疑是一个悲剧性的事件。明朝正统年间,蒙古军队以轻松的胜利结束了这场战斗,而这个胜利不仅让明朝失去了大...
宋朝皇帝与名人 历史长河中的宝...
在浩瀚的时间长河中,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如同一座座璀璨的金字塔,屹立于世界文明之巅。然而,当我们试图探索这段辉煌历程的起源时,便发现了一个谜题——中国哪里来的...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