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姓皇族改东逆袭中国明朝一览表中的传奇反复掠影闯关东至庄河定居图
在中国明朝末年,朱姓皇族为了躲避农民起义军的追杀,纷纷改姓并逃离北京。他们分为四支,一部分从东门逃出,就改姓“东”,而一部分人则闯关东,从山东省海阳县来的东姓族人,最终定居于庄河青堆镇孔家村六吉屯。这座小村庄自古就有着盛传的说法:这里的东姓居民是明国皇帝朱元璋的后裔。近日,记者与庄河市文体局有关专家进行了探访,并初步证实了这一说法。
现今六吉屯共有60多户居民,其中东姓居民占据35户,是该村人口的大半数。在此地生活的小伙伴们对自己的祖先身份深信不疑,他们会兴奋地讲述关于自己是帝王后裔的故事。“这些事情都是我们老辈人一代一代口耳相传的,说我们的祖先姓朱,是明国皇帝朱元璋的后裔。”68岁的东先生如此表达他对家族历史深厚信念。
根据当时的情形,当农民起义军即将攻入北京城时,皇城里的朱姓贵族无奈之下,只好改换姓名以求生存。一部分从东门逃出的,便被迫改变成了“东”字;同样,从南门、北门和西门逃出的,也分别成为“南”、“北”和“西”的家族。而李自成率领起义军攻破北京正是从西门,因此那些逃出的人最少。
这两股来自不同方向但都经由所谓四不管之地隐匿落籍的一支流亡后的血脉,即使到了清朝,不再追杀那位曾经统治帝国的人物,这些留在山东省海阳县的一个地方叫做"褡裢"(如今称作大沙河)的另一支也逐渐繁衍生息。同时,那些从另一个地方名为"记疃"(如今称作"记疃")的地方迁徙至此安身立命的人们,在某个时间点上又跨越千里来到庄河定居于六吉屯。
对于为什么这两处远隔千里的两个地区能拥有相同名称及共同身份线索指向200年前的事件。当时,一群来自山东省海阳城内的一个叫做记疃的地方的人们决定闯关東来到庄河,将其根基确立在这个新环境中,使得两个区域之间形成了联系,让人们回望过去,更清楚地理解彼此间关系。
昨日,庄河市文体局文化科科长张德君表示经过调查考证,现在已经可以初步确认,这个位于青堆镇六吉屯的小村落中的所有成员——无论年龄大小,都具有证明自己乃是朱元璋后人的DNA或遗迹。而且,还有一种习俗被认为能够作为判断是否属于这种血统线索之一:“拜四方”。因为在各个角度分布着不同的王侯家族,所以每逢节日期间,无论去哪里都要祭拜,以示忠诚与纪念。但随着时间推移,该习惯变得更加复杂,它不仅仅代表了一种文化认同,而且也成为了验证一个人的身份的一个标准工具。
最后,我们通过走访以及文献资料检视,有理由相信这些关于历史背景的事实支持这样的说法。不过,最充分、最直接、最直接有效的是族谱本身,因为它记录了整个家庭树状结构,每个人的一生,以及他们如何通过血缘连接起来构成了这样一个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