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变宫女绘画皇帝的职业教材(图)
以今日之目光观,皇帝实乃一职业。然此职业技术需高,故干得好者寡,庸碌者众,严重背离职责、破坏职业形象。因此,其职业教育亦成难题。诸如四书五经等文化基础课,由名家硕儒执教,但实践环节为难,不能让老皇退位三天,以备役皇受训。此间,或有感于此,有皇帝出思路:编写当皇帝的案例,以古为鉴,学习如何掌握该职业。
明代宗朱祁钰编有一本《历代君鉴》,作为教材。这书由林文等臣僚于景泰四年预修而成,而代宗署名权自有其原因。在职的皇帝自己撰写教材供己观,是有些奇特——虽说活到老学到老,但驾崩前终止学习,或许可理解。不过,这位代宗确实独具风格。
明代宗朱祁钰,因谦保卫北京,在夺门变、英宗复辟中扮演关键角色。他是宣宗第二子,被封郕王,却未接受宫廷教育。但在英宗被俘后,他接替监国,即改元景泰。这位景泰虽然“救火队员”上阵,却似乎渴望成为优秀的这一行人。他召回忠义士兵,并在第四年下令编制《历代君鉴》这本速成课程。
《历代君鉴》篇幅宏大五十卷,每卷列举若干朝代之事迹,使每位代表性人物都能展现其特有的职业故事。此浩大内容,要在短期内完成,只能采取捷径,从现存史传摘录编辑而成。例如宋仁宗部分,就摘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仁宗)三年五月幸南御庄刈麦闻民舍机杼声召问之乃一贫妇也赐以茶帛谕辅臣曰其勤如此而贫可无恤哉?”每个典型案例之前,还标注“善可为法”,提醒后继皇帝可以借鉴。
结束处,则附上史家的定论,如“史臣赞曰”、“史臣论曰”。《历代君鉴》及其体例,可谓是一本针对当今这份工作的典型案例式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