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中国历史的巨匠明末清初史学家的轶事与智慧
探秘中国历史的巨匠: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的故事与智慧
谈迁(1594-1658),明末清初著名的史学家,以训为原名,字仲木,号射父。后来在明朝灭亡之后,他改名为迁,字孺木,号观若,并自称“江左遗民”。他出生于浙江海宁(今浙江海宁西南),是一位不仕进士的人,其一生主要以佣书、作幕僚为生。
谈迁对历史深有研究,他博览群书,对诸子百家都了如指掌,对明代尤其精通。他立志要编撰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从天启元年开始,这项工作持续了二十余年,最终完成了一部编年体明史,即《国榷》。然而,在顺治四年的某个夜晚,一场意外让他的宝贵手稿被盗走。面对这一打击,谈迁并没有放弃,他决定重新撰写这部史书。在四年的努力下,他又一次完成了新稿。
《国榷》是基于《明实录》的基础上,再加上其他多种资料和考证订补而成,是研究明史的一本重要著作。它对满清时期有许多批评,但由于当时无法流传,只是在建国后才得以整理校订出版。
除了《国榷》,谈迁还有其他著作,如《枣林杂俎》、《枣林集》、《枣林诗集》等。这位坚韧不拔、忠于事业的史学家用毕生的热情和汗水铸就了一份丰厚的精神财富,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