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日洪承畴书房对联受谤篡改指摘降清讽刺
洪承畴书房对联遭篡改,讽刺其降清。原配联云:“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崇祯十四年,洪率军抗敌,却不料已为清筹谋开国大业。有人在对联末添字曰:“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左懋第斥之:“此鬼也。洪督师死节,先帝赐祭九坛今日安得更生?”全祖望《梅花岭记》载孙兆奎言:经略洪承畴与之旧,有问及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否?孙答以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果死。承畴恚怒,将麾下驱出斩之。此事后来被张岱《石匮书后集》卷三十七《黄道周金声列传》详细记录。在金声兵败被擒时,洪承畴自称“我便是洪亨九”。金声喝曰:“咄,我大明忠臣亨九受先帝厚恩官至阁部办卤阵亡先帝恸哭辍朝御制祝版赐祭九坛予諡荫子,此是我大明忠臣尔是何人敢相冒乎?”抗清义士夏完淳十七岁被捕,由于他对洪承畴的崇敬,被误认为不识人,他说“我听说我朝有个洪亨九先生,是个豪杰人物,松山一战,以身殉国疆场之上英灵长存。我钦佩他的忠烈,我年纪虽然小,但是杀身报国怎能落在他的后面?”旁边兵士以为夏真不识人提醒他别胡说,但夏竟说:“洪先生为国捐躯人所皆知先帝设祭满朝痛哭你们这些叛徒怎敢冒充先烈污辱忠魂!”吴伟业的诗中也有写到这段历史,其中《松山哀》写了他战败降清甘心为敌人的悲惨情形。
此外,还有钱泳《履园丛话》载明末崇明沈百五曾邀请十二三岁的贫困少年 洪承畴到家中供给衣食并请老师教导。他感激沈百五,将沈视作伯父。而当沈因为献粮而被封官时,他却因气节坚守中华,不肯投降异族,最终成为了清朝囚犯。当着牢房里看望他的时候,他劝沈投降,而沈却装作不知,说“我的眼睛早已瞎了,你是谁?”尽管如此,当证实身份后,他仍然斥责了对方,并最终在家乡隐居生涯结束前,用生命证明自己的民族气节。
最后还有一则关于弟弟 洪承畯(即兄弟)的故事,在家乡英都造了一只船,与母亲隐居江上,这些都成了回忆和追忆中的美好瞬间。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刻画更加丰富和深入,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那些发生过的事情背后的复杂情感和社会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