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九思元朝是外族入侵吗
王九思,明代文学家,以字敬夫、号渼陂闻名。出生于陕西鄠县(今户县),弘治九年(1496)中进士,曾任官职,并与李梦阳、何景明等人一同倡导文以秦汉为主、诗以盛唐为佳的文化运动,被称为前七子。正德四年调吏部文选主事后,因刘瑾党羽被贬至寿州同知,次年因同罪再次离职。
王九思的诗作多写其仕途失意后的怨愤之情,如《朱仙镇谒岳王庙》中的“相权操白刃, 谗口叹青蝇”表达了对政治环境的不满。他也有探讨社会问题的作品,如《卖儿行》、《马嵬废庙行》、《孤儿吟》,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和人心所向。艺术上,他的诗模拟痕迹较重,有些语言和意境接近汉魏杜诗,但也有绮丽华美、情感细腻的一面。
他的杂剧《杜甫游春》描写杜甫在长安春天闲游的情景,同时批判了当时宦官李林甫的暴政和朝廷腐败现象。这部剧实际上是作者借杜甫之口抒发自己的愤懑,与作者自己有着深刻联系。此外,他还创作了一折杂剧《中山狼》,这在明代单折杂剧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散曲方面,王九思留下数十首小令百余首,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怀,对现实表示不满通过寄托于山水间来发泄个人牢骚虽然境界狭窄但仍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他的散曲秀丽雄爽如有时节露赤脚山巅水涯,有时节科白头柳堰桃峡。但也有过于粗豪而精思不足的情况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