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的婚礼犹如一场盛大的诗篇每一步都绘就着千古传唱的传奇从宫廷里的秘密联络到龙袍下的温柔相拥每个
在古代的中国,皇帝的婚礼是举国之大庆典,每一步都绘就着千古传唱的传奇。从宫廷里的秘密联络,到龙袍下的温柔相拥,每个环节都凝聚着厚重的历史与深邃的文化。
早在周代,《礼记》就确定了从议婚到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明朝为了防止外戚干政,为后世子孙立下一个规矩:从十三至十六岁未婚少女中选秀作为妃子和皇后。
明朝第六代皇帝朱祁镇没有遵守朱元璋定下的规矩,他以工部尚书钱允明的长女为皇后。礼部和翰林院官员只能赞同,并会同司礼监等部门备办各种用品,钦天监开始测算良辰吉日,以便“执六礼”。
到了纳采、问名这一天,朱祁镇盛装打扮,在乾清宫正殿隆重登场,将诏书交给两位天使,他们手捧奉节于仪仗队和鼓乐队带领下前往钱府。此时,钱府所有人员早已等在大门口了,他们接受礼品后,将写着女儿姓名等内容的“表”,呈交天使,并设宴招待天使。
行纳吉、纳征礼的时候,皇宫中仍要举行相应的仪式,派天使持节前往钱尚书家。在民间,当新娘子与未婚小姑子拜天地时,有或独守空房,或与木制假人共寝,这也是结婚前夕的一段美好传统。
重头戏是亲迎。在寻常百姓一般是新郎带着迎亲队伍去岳父家中接新娘的情况下,由于皇帝的地位至尊,所以改成派一个有儿有女的大臣做代表去迎亲。大批红色烫金双喜字儿蜡烛,在御路上铺了红毡子。仪仗队、鼓乐队在迎亲队伍前,与太监、侍卫一同出午门直奔钱府。
到了清代,大婚 礼仪 与明代大同小异。《清史稿》说,光绪皇帝载湉大婚程序为:纳采、大征册立、大征奉迎合卺赐宴。这其中最为隆重的是册立礼和奉迎禮。在册立一日,全京城居民都需穿上节庆盛服;张灯结彩;御道上铺设红毯;门神对联焕然一新;午门内各宫门殿门高挂双喜字彩绸。此外,还要祭告天地宗庙,一切准备齐全之后,便可举行册立儀式。而奉迎则是在太和殿内设节案宝案,其余步骤与清初无异,是整个嫔娶过程中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庄严而壮观的一刻。
每一次这样的舞蹈,都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份不变的情意,那份沉稳而又庄严的人生态度,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些都是永恒的话题,是人类情感永恒流动的心灵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