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不做皇帝做木匠的奇葩皇帝朱由校后记
话说古代的爱好者,各有千秋,有些人的兴趣点竟然有些特别。他们在闲暇时光中追求个人的热情所在,这本身并非不可以,但若是影响了正当的职责,那就另当别论。在那遥远的明朝,一位皇帝,他不仅拥有九五之尊,还沉迷于木工艺术的世界,并且还精通这门手艺。他的名字叫朱由校,被后世称为“木匠皇帝”。接下来,我们将一同探索这位既是一位木匠又是一位皇帝,却未能两全其美的人生故事。
朱由校,也就是明熹宗,是明朝第十五位皇帝,在位时间短暂,只有七年。众所周知,朱由校对木工充满了热情,而且他的技艺也颇为高超。他是一个出色的木匠,但却不是一个理想的统治者。在他执掌大权期间,他偏袒宦官王安和魏忠贤,对朝政漠视,让阉党们任意妄为,使得国家陷入了一片混乱无序之中。《剑桥中国明代史》评价朱由校时提到:“他体弱多病,教育也不够全面,也许在智力上还有不足”,这样的观点有一定的依据。
从小,朱由校就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他的爷爷神宗更是专注于自己的享乐生活,而父亲光宗早早地去世,所以当16岁的朱由校继承了皇位时,他还是一个孩子气十足的小孩。他文化水平有限,有时候会做一些让人捧腹的事情。比如一次江西发生叛乱,当守军平定叛乱后向宫廷报告捷报,其中一句话“追奔逐北”被太监误读成“逐奔追比”,然后再被误解成逃跑行为,这导致原本应该获得奖赏的人反而受到惩罚。此外,还有一次外国使节带来了礼物和奏章,但是由于朱由校无法理解汉文,便将奏章误认为是对方要求谈判交涉,从而愤怒离场,让来使感到困惑。
由于文化水平低下,加上对乳母客氏过分信任,再加上与客氏关系亲密的情谊,以及魏忠贤利用这一点影响着他,最终导致政治大权落入魏忠贤的手中。魏忠贤会选择等到皇帝沉浸于木工活动的时候,上书请求处理国事,这时候即便是天子也难以抗拒,就这样政治局势日益恶化。
虽然喜爱的是手中的锯子,却似乎忘记了自己肩负着天下的重担——这个用心不诚、宠信奸臣、残杀忠良的大明帝国最终因内忧外患而走向衰败。当崇祯帝继承了烂摊子的国家想要励精图治时,可惜一切已经晚矣,历史已悄然转折,大明帝国最终走向灭亡。这段奇葩的一生,无疑成为了一段传奇,同时也是对所有君主的一个警示:作为统治者的责任,不应被个人兴趣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