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襄的历史评价反复提及其势力过大成为了最大的败笔吗
刘襄,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孙子,父亲刘肥为庶出之子。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后,将刘肥封为齐王,而刘襄则被封为齐国王太子。公元前189年,随着齐王刘肥去世,二十四岁的汉惠帝驾崩后,由于吕雉掌控朝政,她开始大力提拔吕氏一族,加强其家族地位。
然而,在吕雉去世之后,当吕氏一门图谋篡夺江山时,齐国王太子刘襄得知情报,并与兄长 刘章密谋联合讨伐。他们计划在平定了叛乱后,再拥立 刘襄 为皇帝。但当事态发展至此,被诱骗而持反对意见的琅琊王 刘泽 拒绝支持,因为他担心如果 刘襄 当上皇帝,其舅父驷钧可能会成为第二个威胁到劉家统治的人物,因此最终群臣拥立代王 刘恒 为新君,而将 劉章 命令其兄 劉襄 收兵回齐国。这次挫折未能阻止他的野心,但也没有给他足够的时间来反思,他不久即逝世留下遗憾。在历史的评判中,这些事件成为了最大的败笔之一,是因为他的势力过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