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统一的征途从朔方的起点到天下的共融
隋朝统一的征途:从朔方的起点到天下的共融
大定元年(581年),北周静帝禅让帝位,杨坚建立隋朝。南下灭陈,结束了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即位后,大运河贯穿南北,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大业十四年(618年)隋朝覆亡,但其统一意义重大。
为了巩固统治,隋朝进行改革。一省六部制完善于唐,并推行科举选拔人才。政事堂议事、监察考绩等制度强化政府机制。兴建大运河改善水陆交通,为国家建设奠基。
隋的统一打击南方士族势力,加强民族联系,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发展,为唐代强盛提供基础。经济发展为战争准备条件,同时要求实现全国统一,为经济稳定环境创造条件。
自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各少数民族基本汉化,出现各族融合情景,使中国易于统一。此前南北对立已缓和,对抗状态消失,使得两地易以合并成一个整体。
南北斗争阻碍交流给人民造成痛苦,因此实现国家统一是历史必然趋势及各族共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