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超市去清朝溥仪的太监噩梦
然而,即便是当了太监,也不能保证会获得自残生理所带来的所谓“奖赏”。有的太监一辈子都在忍受压迫,过着像牛马一样的苦难生活,而极少数人则凭借偶然的机遇,得到了皇帝等统治者的青睐,甚至享受到比王侯还要富裕的生活。清朝中的小德张,就是一个例证,他虽然也是个苦命的太监,但最终还是潦倒而死。
据说在明朝,有时太监的人数达到十万之众,如魏忠贤、刘瑾和王振等,他们不仅在宫内威风八面,而且影响力远及全国,被授予操纵皇帝生杀大权的巨大权力。
尽管清朝意识到明代宠信太监导致的问题,并多次下令禁止他们干预政务,但仍有如慈禧时代的皮硝李(李莲英)和隆裕时代的小德张这样的太监,他们通过结交大臣、贪赃纳贿,引起了公愤。一句话,这些当官或侍候君主的人,如果他们能接近君主,就能获得巨大的利益,而由于他们知识水平普遍低于普通人,所以自然而然地,他们会不断进行欺骗、舞弊。
在清代宫廷中,太监们也分为不同的等级,比如“都领事”是负责管理宫廷48个单位最高职位。而据说,在祭天仪式上,当皇帝写表文时,不但包括自己与最高级大臣,还要写上“都总管”的名字,以此象征全社会的一致。这层层加码,每个人都处于严格等级制度之下,无论是在家国宗法制还是外部世界,都是一种宝塔形状下的压迫。现在,我想讲述一些关于我所见闻到的关于太监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