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蒲生京剧史论研究者探索现代京剧经典曲目的深度与广度
杨蒲生自幼便在舅父的带领下,频繁踏足剧场。上初中时,他对中戏校学生的演出产生了浓厚兴趣,每逢周日白天,都会前往大众剧场欣赏他们的实习演出。数年如一日,从不间断。他对于每一场戏都保持着极高的关注度,不仅记下了观看时间,还将票根贴上并珍藏戏单,这些资料形成了一份宝贵的历史遗迹。刘长瑜在回忆文章中提及自己第一次实习演出的经历,而杨蒲生则能够以精确无误的戏单作为证据,纠正他们所述之讹误。这份资料甚至连中戏档案库也难以比拟,以至于海外收藏家愿意以高价购买,但杨蒲生却没有动摇他的决心。在2001年中戏建校60周年纪念活动上,无偿赠送这份珍贵资料给了中戏校。为了表达对他深深感激之情,中戏组织了一场盛大的赠与仪式,并由6位研究生轮流推举台阶,将他安全地带到楼上的会场。而后,中戲投资印制出了这份戲單编成的一本巨著,名為《回首當年》。
2012年,杨蒲生又慷慨地捐赠了自1951年至1966年期间自己观赏各大院团演出的所有戲單給首都圖書館。此後,首图从其中精选出几百份珍貴資料,並出版了一本巨冊作品《菊苑留痕》,填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京劇演出資料書籍缺失的一大空白,是對京劇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也彰显了他不计较个人利益、视金钱如浮云的人格魅力。
此外,他曾与穆守荫合作撰写《老三届与园丁》一书,该书记录了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在京剧界广受好评。他們还使用“苏武”笔名(因姓氏“穆”、“杨”发音相近,与“牧羊”同音故取名“苏武”)在多个知名媒体发表文章,如《戏曲电影报》、《梨园周刊》,论说京剧艺术,为当时资深爱好者和评论家赢得声誉。在北京和天津等地,他们都是闻人皆知的热衷于京剧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