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煌月争霸郑獬的英雄征途
郑獬(1022——1072),字毅夫,号云谷。北宋安州安陆人(祖籍江西宁都),生于宋真宗乾兴元年。他从少年时期便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和卓越的政治抱负。在同榜鸿胪进士、会元以及太常寺卿、侍中兼枢密副使黄中庸等显赫职位之上,他的才能更是超越了同辈。
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他以状元之姿荣登科举高峰,为皇祐癸巳科状元。这一成就不仅证明了他的学问深厚,更是他在政治上的开端。随后,他担任通判陈州,入直集贤院,度支判官,知制诰,并享受正三品待遇。在修起居注期间,他展示出了自己的责任心和专业能力。
英宗即位后,由于治理永昭山陵规模宏大而劳民伤财,郑獬上疏力主节俭,并提倡广开言路,以选拔贤良人才。不久,他被派往荆南地区,在治平中面对大雨淹城的情况下,上书提出:“对谏言,可则行之,不可则置之,有疑则广询而决之。”这表明他重视听取不同意见并做出决定。
然而,由于他的直言敢争和反对新法,这让王安石感到忌恨,最终导致他被发遣到开封府。此外,因为坚持原则不愿意推行新法,他又被调为侍读学士,然后再次因政见不同遭到了贬黜,被分配到杭州和青州。在青州期间,当地实施青苗法时,他因为害怕造成民众无罪却陷宪纲,便请求告病赋闲,并成为鸿庆宫提举。他最终在宋熙宁五年(1072)病逝于安州,享年五十一岁。当时家境贫困且子孙多口,没有钱进行葬礼,因此棺柩停放在庙中的十余年。直到好友滕甫任职安州后,将其合乎尊严地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