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郑獬正如一位掌管天下富贵的明察秋毫之人
郑獬,字毅夫,号云谷,是北宋安州安陆人(祖籍江西宁都),生于宋真宗乾兴元年的才子。他的词章风格豪放而峻整,在同一科次的进士中,他不仅名列榜首,还与黄中庸并称。
仁宗皇祐五年,他以状元之姿荣登进士第一位。他后来担任了多个职务,包括通判陈州、集贤院直官、度支判官和知制诰等。在英宗即位时,他参与了永昭山陵的修建,并上书请求节约开支,以减轻民众负担。此外,他也倡导广开言路,推荐贤良的人选。不久后,他被派往荆南地区治理。
在治平期间,当大雨导致城池水涝时,郑獬上书建议采纳谏言,但同时也提议广泛咨询,以便做出明智的决定。他还主张去除虚假的言论,而是崇尚实干。回到京城后,他担任三班院判官。
神宗初期,上奏深刻批评朝政,对朝臣进行激烈讨论,因而得罪了一些人,最终被迫调往开封府。当他抵达那里时,又因不同意新法,被王安石所忌恨,因此遭到贬职。1069年,被降为侍读学士,不久又被贬至杭州,然后迅速转移到青州。在当地推行青苗法期间,由于对此政策有异议,不愿见民无辜受害,便以病为由告假,并成为鸿庆宫提举。
宋熙宁五年(1072)逝世于安州,那时家境贫寒且子女无依,所以只能停留在庙宇里十余年。直到好友滕甫任职安州,该棺柩才得以入土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