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堂郑獬探秘古文典籍
郑獬,字毅夫,一作义夫,号云谷,以才华横溢闻名于世。出生于宋真宗乾兴元年,他的才情自幼就显露无遗。在同年的进士考试中,他以豪放之词章、峻整之文章一举成名,与同榜鸿胪黄中庸并称佳话。
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他荣登状元宝座,为皇祐癸巳科的第一人。此后,他历任通判陈州、集贤院直官、度支判官和知制诰等职,对国政有着深刻的影响。他不仅修订起居注,还参与了永昭山陵的规模宏大的营造工程,但他却对此提出批评,并建议节俭。
随后,他又上书提倡广开言路,推荐贤良人才。不久,即被派往荆南地区治理。在治平时期,当局府城遭遇大水灾害,郑獬主动上书建议,对于谏言应视其可行则施行,不可行则置之不论,并且在处理重大事务时,要广泛征询意见而决策。这一立场也体现了他的坚持实干,不屈服于虚伪言辞。
然而,在神宗初年,由于他坚持自己的观点与朝廷决裂,被迫远离京城到达开封府。但是,他仍然未能安静下来,因为他拒绝采纳新法改革,因此被王安石所忌恨,最终被降职为侍读学士。1069年,又因反对青苗法而再次遭受牵连,被贬至杭州和后来的青州。
当时正值推行新政策之际,郑獬因为他的态度与新法相悖,没有得到重用,而是选择告病休养,从此开始担任提举鸿庆宫。最终,在宋熙宁五年的某一年(1072)病逝于安州,其年龄只有51岁。当时家境贫困,小孩又弱,无力进行隆重葬礼,所以棺木停放在庙中十余载,只有好友滕甫得知之后,将其安葬给予了最后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