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探秘郑獬的智慧之光
郑獬,字毅夫,一作义夫,号云谷,以才华横溢、词章豪迈著称于世。他出生于宋真宗乾兴元年,是北宋安州安陆人(祖籍江西宁都),少年时即已名声远扬,与同榜鸿胪进士、会元黄中庸并列,为太常寺卿、侍中兼枢密副使。仁宗皇祐五年,他以状元之姿登科场高峰,成为皇祐癸巳科的首席进士。
在后来的仕途中,郑獬先后担任通判陈州、直集贤院、度支判官和知制诰等职务,其政绩卓越,被封正三品,并曾参与修起居注。英宗即位后,他上书反对奢侈的陵墓工程,并倡导广开言路推荐贤良人才。不久,他被派往荆南行省期间,大雨导致城池水涌,他提出了建议,对谏言则实行,不可虚伪,还主张崇尚实干。在京师,又担任了翰林学士,但因其坚持进谏而得罪朝臣,最终被调往开封府。此外,由于他不愿意推行新法,被王安石所忌恨,再次遭到降职命运。在杭州和青州期间,他坚守原则,不肯牺牲公正以迎合权力,而是选择告病赋闲,并最终去世。
他的晚年因家境贫困和子女无依,只能停尸多年,最终由好友滕甫帮助入土为安。尽管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但郑獬始终保持着独立思考与坚定的原则,这些品质让他成为一代文人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