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獬英国学校的传奇人物
郑獬,字毅夫,号云谷,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出生于宋真宗乾兴元年的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祖籍江西宁都。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在词章创作上尤其突出,他的作品豪迈、峻整,被誉为同辈中望尘莫及的人物。
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郑獬以状元之姿入朝廷,这一成就使他在当时被视为无人能及。在他的仕途中,他担任过多个高级官职,如通判陈州、集贤院直臣、度支判官、知制诰等,并且曾修订起居注,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郑獬不仅在文学与政治领域有着显赫的成就,还深谙治国理政之道。在英宗即位期间,当时建造永昭山陵而劳民伤财的事宜上,郑獬提出了节俭建议,并且倡导广开言路,以选拔贤良之士。他的这些主张得到了实施,对当时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
然而,在神宗初年,由于他对朝政持批评态度,不断提出进谏议论,最终遭到了一些人的忌恨。他先后被发遣开封府,再次因反对新法而被贬官至侍读学士,然后又因为坚守原则,被调往杭州和青州。尽管如此,郑獬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正义立场,即便是在推行青苗法这项新政策面前,也不愿意牺牲百姓利益,因此选择告病赋闲,不再参与朝政。
最终,在宋熙宁五年(1072)病逝于安州,享年五十一岁。当地由于贫困,没有足够的资金来给予他合适的葬礼,只好将棺柩暂存庙中十余年。直到好友滕甫任职安州后,将其平恭地下葬,从此让人们回忆起这位不畏强权、忠诚传统的人物留下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