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秦国七代无昏君钟仪湖北名人公元前601年前560年的故事背后藏着什么秘密
钟仪,公元前601年至前560年,是楚共王时期在湖北安陆郧邑的行政长官,被称为“郧公”,并且是历史上最早记载的古琴演奏家,他的家族世代都担任宫廷琴师。在楚共王七年的某一年(约公元前584年),他随同令尹子重出征郑国,但不幸被俘后被郑人献给晋国。钟仪在晋都新田过了两年的囚犯生活,期间一直戴着楚国的帽子,这可能是他对故土深情的一种表达。在囚禁期间,他经常面壁而泣,对祖国产生了深深的情感。直到晋景公十八年(约公元前582年),晋景公视察军事仓库时,发现钟仪依然保持着他的身份和尊严,于是询问他的家世情况。钟仪回答说,他先辈曾是乐官。景公十分赞赏他的高尚情操,便让他弹起琴来,钟仪便弹奏了楚国的乐曲。当景公再次提及楚共王的事迹时,钟仪没有说任何负面的评论,这也显示出了他对国家领导人的尊敬。
景公很欣赏这样的品质,最终决定释放了钟儀,并通过他转达了和平与楚国的意愿。回到了自己的国家后,楚共王迅速派遣使臣,与晋国建立友好关系。这段故事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传统名言,即“楚囚对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