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晓晓 黄梅戏黄梅戏音乐工作者的传统魅力
徐代泉,庐剧音乐的忠实传承者,他的童年与庐剧的旋律交织在一起。1958年,他凭借出色的二胡技艺,被安徽省艺术学校录取。在那里,他深造了三年,学会了作曲,并对庐剧产生了深厚的情感和专业知识。当时他的同龄人中,只有他坚持学习,而其他人都选择放弃。但就在他准备展现才华的时候,学校突然撤销了庐剧专业。这让徐代泉感到迷惑,但学校领导解释说,他们要为庐剧留下一块种子,即使这个种子没有机会成长,也是为了将来。
然而,这段时间里,徐代泉并没有停止努力。他决定转向黄梅戏,以便尽快掌握这门新的艺术形式。他采取了一种不寻常的手法——与黄梅戏表演班的学生一起上唱腔课。老师上课时,他认真记谱,因为他的功夫非常扎实,所以比那些十几岁的小朋友学得更快。最终,在校内外的大力支持下,徐代泉成为编写黄梅戏教学曲目的主要作曲家之一。
对于创作而言,徐代泉投入的是全身心、全部感情。他曾经陷入过长达七八天都无法写出一句歌词的情况,那时候他几乎不能吃饭,也睡不着觉。但是一旦作品完成,那种轻松和满足是难以形容的。一旦录音结束,他会坐在音响前细听那些唱段,对于陶醉之情也难以用言语描述。
在教育方面,尽管已经退休,但徐代泉依然不断地担任教学工作,不仅在本校教授,还担任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在研究领域,他参与编纂《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安徽卷》,主持编纂“泗州戏”、“安庆弹腔”等部分,并获得“编纂成果二等奖”。
作为一个多产且卓越的人物,徐代泉创作了许多黄梅戏音乐电视剧,如《桃花扇》、《半把剪刀》、《家》、《春》、《秋》、《啼笑因缘》、《二月》、《潘张玉良》和《祝福》,这些作品广受好评。而现在65岁高龄的他仍然积极从事文化活动,为后人的发展提供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