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智慧录荀子公元前313至238年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巨匠
荀子(战国末期赵国思想家、教育家)在华夏族(汉族)的传统中,生于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战国末期的赵国。他的名字是况,字卿,这个时代的人们尊称他为“荀卿”,而后世为了避免与当时皇帝的名字相冲突,便又被称为孙卿。这位思想家的足迹留在了齐国稷下学宫,他曾三次担任祭酒一职,并且在楚国担任兰陵令。
荀子的学说对于儒家思想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人性论上,他提出了性恶论,即认为人性的本质是邪恶的,不认同天赋的一种道德观念,而强调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他不仅深化了儒家的经典,还对其进行了重新整理,使其更加完善。
与孟子提出的性善论形成鲜明对比,荀子的见解引发了一场关于人性的根本面貌的大讨论。尽管如此,他作为一个重视后天因素的人文学者,却以卓越之姿,在那个充满争鸣与变革的时代里,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心智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