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慕容晓晓徐代泉黄梅乐章的传唱者
他的家乡深受庐剧文化的影响,他童年时期便在庐剧的旋律中成长。1958年,他凭借出色的二胡技艺,通过了安徽省艺术学院的入学考试。在那里,他学习了三年庐剧音乐,并掌握了作曲技巧。他自称对庐剧了解得比黄梅戏更深入,更热爱。当时他与同班四位同学相比,只有他坚持不懈地追求,决心为庐剧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然而,就在他即将毕业并准备展现才华的时候,学校决定撤销庐剧专业。尽管何合浓被分配到庾剧团,而徐代泉则留校担任教师,但学校领导的决定让徐代泉感到无比理解:“我们要为庾剧培养接班人。”然而,这个种子未能茁壮成长直到1993年,当徐代泉已经过了一段时间。
这段经历让他意识到自己必须转向黄梅戏,以便尽快适应这个新的领域。然而,库布音乐与黄梅戏之间存在巨大差异,为此解决问题,徐代泉采取了一个创新的方法:与黄梅戏表演班学生一起上课,同时记下老师讲授的内容。他以其卓越的能力和快速学习速度,不仅赶上了孩子们,还逐渐成为教学曲目的主要作者。
这一过程既充满挑战又极其艰难。他不仅要克服日复一日、周而复周地工作带来的疲惫,还要面对丰富多彩但又繁琐复杂的心灵世界。而那些从事戏曲音乐的人往往不得不忍受贫困和孤独,这也使得这样的职业更加罕见。正如许多作曲家一样,徐代泉投身于创作之中,是全情投入,没有任何犹豫或逃避。当面临创作中的困境时,即使是连续七八天都无法完成作品,也不会放弃努力。一旦作品完成,那种由内而外流淌的情感,让人难以言喻。
对于徐代泉来说,他的一生可以概括为三个部分:教学、创作以及研究。在教学方面,不仅在本院教授,也担任中国戏曲音乐学院客座教授,一直到退休依然没有闲暇时间。在创作方面,他除了制作黄梅戏电视及舞台剧,还为60多部教材编写音乐,其中包括各种京、泗、花鼓灯等诸多传统艺术形式。在研究领域,他参与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戲曲音樂集成·安徽卷》副主编,并获得“编纂成果二等奖”。
提起安徽地区著名的黄梅戏电视节目,便不可忽视的是他的杰出贡献——《桃花扇》、《半把剪刀》、《家园》、《春秋》,以及其他十几部重要作品。这位65岁高龄仍保持活力的人物曾担任20余年的教研室主任,在退休后继续作为中国戲曲學院及安徽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发挥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