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舰破浪周来苏的航程
周来苏:辛亥志士的航程
在这段历史的长河中,周来苏如一位勇敢的舰船,穿梭于风云变幻之中,他的人生轨迹,就像是军舰破浪前行,无论是激荡的革命浪潮还是平静的隐居生活,他都以自己的方式航行。
出生于湖南新化的大同区筱坪村(今新邵县坪上镇仓场村),周来苏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野心和远大的抱负。十岁才开始读私塾,但他并没有停下脚步,在21岁时,他已经考入了长沙求实书院,这里不仅让他接触到了西方文化,还培养了他的政治意识。
1903年,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们乘坐军舰般坚强的心灵离开家乡,前往日本振武士官学校学习。在那里,他们加入了黄兴、陈天华等人的“军国民教育会”,这个组织主张通过暗杀震慑清廷,唤醒沉睡的大众。周来苏与杨笃生、苏鹏等人组成了党第一个暗杀团,他们研制炸弹,练习枪法,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着准备。
1904年的夏天,他们携带炸弹回国,在北京埋伏,以爆炸手段刺杀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这次行动虽然失败,但他们潜伏数月而未被发现,这给了他们巨大的鼓舞力,并为之后的一系列暗杀活动奠定基础。
然而,在上海的一个启明译书局内,一起意外发生,当时在该处居住的黄兴、苏鹏、张继、周来苏及其他多名同志遭到捕捉,被称为英租界内的一大案。在狱外,与他们同情协助的是杨笃生、蔡锷等人,而海内外友好者则提供资金援助和法律辩护,最终万福华因无直接证据被判监禁十年,而周来苏因身怀重病被判监禁一年零三个月,并且由于买通巡捕房保释得以早日出狱治疗脚病。
随后,他继续留在东京学习西医,同时参与发展同盟会员。一年后,因为担忧安全问题,他不得不逃离广东至香港,再转往日本。此后,他考入早稻田大学研究法律,其间又参与运送武器支援广州起义,但一次运输失误导致所有武器丢入海中,只能带着手提包逃脱。他对此感到懊悔,也因此错过了黄花岗起义中的战斗。但他很快又加入了武昌起义,并在鹦鹉洲设卡收缴逃散义军,是此次保卫战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1912年至1920年间,孙中山和黄兴介绍下,周来 苏回到湖南,不仅担任省长谭延闿及林支宇秘书兼督军署参事,更曾担任驻益疏凿资滩总局总理(局长)。但因得罪豪强而辞职,从此隐居,不再涉足政治直至1945年的去世。这样的故事,让我们可以想象,那个时代充满变数,每个人都像是一艘独自航行的小船,要么逆流而上,要么顺流而下。而对于那些勇敢地选择前进的人来说,如周 来 苏一样,他们所经历的事迹,将永远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