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名人张旭之笔千年留香
张旭,唐代书法家,以草圣之称。其母陆氏乃初唐书家陆柬之侄女,虞世南外孙女。张旭性格洒脱不羁、豁达大度,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与李白、贺知章友善,被杜甫列入“饮中八仙”。他常在醉酒后手舞足蹈,然后落笔成书,有时甚至用头发蘸墨书写,因此又被称为“张颠”。
他的草书风格潇洒磊落、变幻莫测,如同狂放不羁的精神所化。他创作时往往以生活中的感受和事物为灵感,将日常琐事融入笔下,使得每一字都充满了情感的深度。他的作品深受人们喜爱,即便是一纸支字,也视如珍品。
颜真卿曾两次请求向他请教,但张旭始终保持着艺术家的纯粹,他把所有的情感都倾注于点画之间,不拘泥于传统规则。在《送高闲上人序》中,韩愈赞美道:“观于物,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
张旭死后,其遗墨仍广为流传,他留下的狂草风格至今仍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极限。此外,还有许多诗人对他的怀念,如杜甫在见到他的遗墨后写下《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書圖》,表达了对其逝去的哀伤。
为了纪念这位草圣,一条名叫“醉尉街”的地方还保留至今,并曾建有一座“草圣祠”,楹联曰:“书道入神明,落纸云烟。”苏州也计划兴建一座类似绍兴兰亭的建筑,用以陈列展示他的一生及艺术成就,为国内外文人雅士提供交流平台。这一切都证明了张旭不仅是唐朝的一个重要人物,更是中华民族骄傲与光荣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