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名人邑姜(智慧的芹菜女王)
邑姜怀第一个儿子周成王时,展现出一位贤后的典范:站立不东倒西歪,坐着端正严肃,说笑不喧闹,独处不随地蹲坐,有了脾气也不随便乱骂人。这些胎教的规矩虽然简单,但要有极大的毅力和克制力才能贯彻到底。邑姜重视胎教,因为她清楚“母以子贵”是权力中心的必然法则之一。
邑姜是一位在商周交替时期闪耀着光芒的女性形象。在《左传·昭公元年》中记载,她与武王梦见天帝,对他说:“命而子曰‘虞’,将与之唐。”生下后,还有一句“文在其手”,称为“虞”。因此被命名为虞。这也是为什么当成王灭掉唐国后,将大叔封于晋星的地方。
《史记·晋世家》提供了更详细的情节:“唐叔虞是周武王的儿子,与成王同父异母。最初,武王和叔虞母亲相聚的时候,一梦天语告诉武王说:‘我命你生的孩子叫做虞,让他们拥有唐国。”当生下孩子时,在他的手上写有文字,上面写着“虞”。因此,就这样决定给他取名为“虞”。
在武王去世、成王继位之后,当时发生了一些混乱,而周公最终诛灭了唐国。当成王与叔虞一起玩耍,用桐叶削出一块圭石作为礼物给予他,并说:“用这个来封你。”于是请求择日让叔虞成为君主,但成王回答:“这是我们之间游戏的事。”
史佚坚持认为,“天子的言行都要留作历史记录、进行仪式和乐曲表演。”所以,最终决定将叔虞性质封于唐国,这个地方位于河、汾两条河流东边的一百里范围内,因此被称作唐叔 虞。
至于邑姜是否还有皇后的身份,我们可以从《大戴礼记·保傅》中看出来,它提到,“周后妃任(孕)成 王于身,不跂不差,不倨不怒,不詈,无过错,是胎教之谓也。”
对于这一点,《大戴礼记解诂》的作者清朝学者 王聘珍明确指出了邑姜就是这位皇后的身份。而关于这一点,我们将会在接下来讨论它,这里先提一下,在《论语·泰伯》中的话题中,也提到了这段经典的话:
"我有十难臣" 武庙对孔子说:"才难,不其然乎!"
"自古以来,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盛的时候,有九个人服侍一个妇人,而且能够分得三分天下二分,以服事殷,使得 周朝的德行达到最高境界"
北宋理学大家朱熹根据前人的观点认为,那个妇人就是邑姬,他还提出,在那十个治乱臣中的九个人治外政事,而内政由邑姬掌管。他进一步说明了 邑姬在那个时代的地位。
蔡沈也基于前人的观点,为伪 《泰誓》的注释,也采用了相同观点。
总结以上几种不同的史料,可以确定的是,邑姬是 武庙正妻或者说皇后,并且生育了太 子诵(即 成 王)和 唐 叔 虎,是无可争议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