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盛戎点睛陈希曾与京剧票友的独特交响
在那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北京,陈希曾的家中弥漫着京剧的气息。从小,他就被这门艺术深深吸引,与叔父学唱老生、向剧评家苏少卿先生学习戏曲,再到高中时期向程君谋先生探索谭派唱腔,这些经历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余派,余叔岩的十八张半唱片成了他的宝贵财富,每一首都如同心脏跳动般熟悉。
为了追寻余派的精髓,他结识了刘叔诒先生,一位知名教师。在刘先生成为江苏戏校京剧系系主任后,陈希曾利用周末时间前往南京,与刘先生一起学习。他不仅对《京剧字韵》、《京剧声韵》等书籍进行深入研究,还直接向作者苏雪安请教,以确保自己的理解和演绎更加精准。
五十多年的岁月里,从12岁登台票戏至今,陈希曾始终保持着对京剧学习和实践的热情。他不仅在排练中接受白玉英、林澄伯老师的指导,还专程前往马宝刚老先生那里学习身段技巧,以提升自己的表演水平。演出过二十多部老生戏,并且反串过其他角色,由此展现了他的艺术才华和广泛爱好。
退休后,他还教授了一批票友学生,并被上海顺昌路第二小学聘为特色班的京剧教师。此外,他还担任上海五里文化中心京剧队负责人,不断接受媒体采访,如上海东方电视台与上海有线电视台卢湾新闻等,这些节目也让更多人了解到了他的贡献。由于他在南京度过了很多年黄金时代,因此有人将他尊称为“南京余叔岩”,这个外号既是一种荣誉,也是对其艺途长达半个世纪所取得成就的一种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