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白毛女票友陈希曾
在那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北京,陈希曾的家中常有京剧的旋律回荡,他从小就被这些音符和故事深深吸引。小学时期,他跟随叔父学习老生戏曲,而中学时代,则是向苏少卿先生这位著名剧评家学习演技。在高中期间,陈希曾还得益于程君谋先生,这位“汉口谭鑫培”的称号使他在谭派唱腔尤其是发音吐字方面受到了精湛的指导。
然而,真正让他的心灵触动的是余派京剧,那种流畅而富有韵味的声音,让他沉醉不已。他将余叔岩的十八张半唱片反复聆听,从中汲取灵感,并致力于寻找余派的师傅,最终结识了刘叔诒先生。当他考入化学系时,刘先生便聘请他担任江苏戏校京剧系系主任,因此每个星期天,他都会抽时间前往南京拜访并向刘老师学习。
为了成为一名真正的京剧演员,陈希曾对《京剧字韵》、《京剧声韵》等书籍进行了细致研究,并且积极向作者苏雪安请教,以确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刘老师所传授的一些白口技巧,对于提升自己的表演水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接下来的五十多年里,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幕后工作,他都没有间断过对京剧艺术的探索与追求。
除了接受专业导师如白玉英、林澄伯教授之外,马宝刚老先生也成为了他的另一个启迪来源。他不仅演出过20多场老生戏,还尝试着扮演不同角色,如老旦、小生、青衣、花脸和丑角。此外,他还学会了操琴与司鼓,以及昆曲,使自己成为一名多才多艺的人。退休之后,他继续以教师身份传授知识给新一代票友学生,即使在上海顺昌路第二小学也有机会担任特色班的 京剧教师。
作为上海五里文化中心京剧队负责人的时候,一次又一次地接受电视台采访,为观众带来关于他的故事。由于在南宁度过了二十年的黄金岁月,所以人们开始称呼他为“南宁余叔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