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刘炳森隶书精品集墨香浓郁的书法艺术探索
傅山,1607年出生于山西阳曲,一直到1684年在这里离世。作为明末清初时期的思想家和书画大家,他以字青主、别号公它、乔山而闻名。在清朝时,他又被称为真山或朱衣道人,晚年的他则被尊称为老蘖禅。他的学问渊博,涉猎经史、诸子、佛道各领域,并精通医学。他不仅擅长诗词,还擅长书法和绘画,其书法尤其精湛,无论是篆刻、隶书或行草,都能展现出他独特的风格。
马宗霍在《霎岳楼笔谈》中评价傅青主的隶书:“虽然有些怪异,但又接近常规;但他的草书,则宕逸自然,让人觉得与石斋(黄道周)和觉斯(王铎)伯仲无二。”傅山的绘画也很有特色,以竹叶图著称。此外,他还对金石鉴定有深入研究,对篆刻也有独到的见解。
傅山留下了许多作品,其中包括《霜江龛集》十二卷和《荀子评注》等著作。他的艺术传世多件,其中就有一幅草書孟浩然五律十八首,这是一张纸本墨迹,全长394.8厘米,全宽28.2厘米。这份诗稿据说是由友人张钺提供纸张,然后傅山当场挥毫而成。
傅山是一位具有创造力的艺术家,他在创作过程中强调“先做人的后做字”,这种信条极大地影响了他的书法活动。这幅草書孟浩然诗恰好体现了他对艺术的追求。他用笔随意却情感深沉,用墨浓淡相间,构建了一种既杂乱无章又内心平静的格调。这幅作品充分展示了其代表性的风格,为后来的艺术家们树立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