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者之家数学天赋固然重要但坐得住才是成就的关键
在数学的世界里,成为一名杰出的数学家并不仅仅依赖于天赋,更重要的是“坐得住”。这是一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向宇先生对《中国科学报》记者的回答。在他看来,这种坚持和毅力比天生的才华更为关键。周向宇是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数学院)的研究员,他自20岁那年考入数学院读博士起,便一直没有离开过这个地方。如今,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办公室或教室中,思考着数学问题,与学生们一起讨论,心无旁骛,只为了不断攀登数学高峰。
从小,周向宇就立志于从事数学研究。他父亲是一位中学的数学老师,因此家中有很多关于数学的书籍。这些书籍成为了他的“课外书”,其中包括华罗庚著的小册子等。在阅读这些书籍的过程中,他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国家恢复高考,并鼓励人们“勇攀科学高峰”。此时期正值华罗庚、陈景润、杨乐和张广厚等伟大的数学家的故事传遍全国,使13岁的周向宇心生“做出一番事业”的决心。那时候,他正在读初中的时候,在郴州市第一次举办的大型竞赛中获得了第一名,这标志着他在学术上的才能开始显露,也加深了他未来的职业选择。
学习上,周向宇采用自学法,每当遇到题目时,不管答案是什么,都不去查看,而是自己独立思考整个推导过程。“当我能够独自完成一个‘漂亮’但不同的推导过程,我就会感到非常快乐。”通过这种习惯性思维方式,他逐渐培养出了独立思考和抵抗外界干扰的心理素质。
早年,当那些曾激发过他追求梦想的人物——华罗庚、陈景润等人就在北京工作的时候,他们所在的地方成了他的目标之一。他1985年以优异成绩进入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即后来的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在那里接受教育,并最终考入中国科学院的一个研究所进行深造。陆启铿教授成为了他的导师,而陆启铿被认为是在多重变换领域最优秀的人之一。这段经历对于周向宇来说极其珍贵,因为它为他提供了一次接触顶尖知识资源和能力实践机会。
十年的钻研之后,在1997年,一项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终于迎来了解决之日:扩充未来光锥管域是否全纯?这一发现被誉为国际多重变换领域的一大突破,被列入二十世纪最重要事件之列,是一种展示如何利用抽象理论揭示物理现象隐藏规律的手段。此前,该问题已被苏联《百科全书》列作未解之谜,现在则作为解决方案的一例说明了怎样用抽象理论帮助物理学获得隐藏规律。
回国后至今,尽管担任过数学院研究所所长,但他始终保持着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实际研究上的态度。他通常会选择一些挑战性的问题进行探索,有时也能带来新的见解,如建立L2延拓定理,或发现复几何与乘子理想层之间出乎意料联系的事实,这些成果让人敬佩,让许多难题得到了解决,从而使我们理解到基础科学尤其是多重变换领域对于促进整个人类知识体系发展至关重要。而他的学生们每个月至少参加3次讨论班,以便更好地理解新知识并学会独立思考直至深夜结束讨论。如果说生活简单,那只是因为保障够用,对于一个沉浸于自己的世界里的男人来说,就足矣。而且,无论生活如何变化,“安于清贫”总是一个引以为傲的话语。但即便如此,比如通过项目支持青年人的待遇提升,让他们可以专注于研究,没有后顾之忧也是他努力要达到的境界。一路走来,只愿让更多人找到属于自己的宝藏,用智慧去探寻生命中的美妙与奥秘。(韩扬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