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旧事中哪些人能不下跪见皇帝
清朝晚期,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局势,皇权虽衰,但下跪这一礼仪却未曾松懈。位高权重者,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人,在见到皇帝时都必须严格遵守下跪的礼节。仅在下跪处设有较厚白毡垫,以示朝廷对重臣的优待。此举体现了当时官员们对于皇权尊崇与忠诚的表现。
1793年,英国使团领袖马戛尔尼奉命来华,为乾隆皇帝祝寿。清朝坚持要马戛尔尼在觐见乾隆时行下跪礼,但马戛尔尼坚持只行鞠躬。这一姿态如同他向英国女王所作的一般。在最终取得特别恩准后,只需单膝下跪,而不必叩头,最终双方关系并未改善,使团空手而归。
顺治时期摄政王多尔衮得到了免于向顺治皇帝低头的特权,这一特权永久有效,因此“以后凡行礼处,跪拜永远停止”。1861年慈安太后、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訢推翻了肃顺等顾命八大臣,并授予恭亲王议政王称号。他是否需要在奏事时进行低头礼?随着恭亲王被永久剥夺议政身份,他再无站立奏事的资格。
有时候,为了显示特殊关照,一些长辈会获得免除低头礼的情形。咸丰皇帝时代,惠亲王绵愉作为咸丰胞叔,被赋予宴见特旨,不用行叩拜礼。在遇到咸丰皇帝时,只需垂手而立,说一声“绵愉给皇帝请安”,即可完成交往程序。这反映出当代社会中,对君主威仪的一种保守态度和对个人身份地位的一种尊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