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历代帝王如何看待忽必烈开国之路
在1251年,蒙哥汗委任忽必烈为总理漠南汉地军国事务,并让他在爪忽都(今北京)驻扎。随后,忽必烈先后负责整治邢州的官吏制度,设立经略司于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并且在河南(今洛阳)加强军政管理,并推行屯田政策于唐、邓地区,这些措施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在1253年,他受到了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的封地。
1271年,即至元八年时,忽必烈宣布国家的正式名称为“大元”,将大都定位为首都。而到了1274年的至元十一年,他命令伯颜率领大军攻打宋朝。直到1279年的至元十六年,在消灭了崖山上的南宋残余势力之后,大致完成了对全国的大一统。
1294年的至元三十一年,当忽必烈去世时,被追谥为世祖。他出生于1215年9月23日,是铁木真之孙、拖雷第四子,由唆鲁禾帖尼所生。太祖十九年的春天,即1224年,当成吉思汗从西域返回时,在阿拉马克委附近的地点上,忽必烈和他的兄弟旭烈兀迎接他,而忽必烈射杀了一只兔子,这是他与家族历史的一段记忆。
早在窝阔台汗统治期间,就有许多汉族知识分子投靠蒙古贵族,如窦默和姚枢,他们被忽必烈重用。窦默向他介绍儒家思想中的“三纲五常”、“正心诚意”的道德准则;姚枢则向他阐述儒家治国的理念。在和林会见僧人子聪(后改名刘秉忠)的人物中,他遇到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对书无所不读,对天下事如指掌,以其智慧深得重视。
1242年的淳祐二年,从怀仁人赵璧被召入王府,与皇帝一起学习蒙古语,将《大学衍义》翻译讲解给皇帝听。在1244年的淳祐四年,由赵璧推荐金朝状元王鹗进入王府,为皇帝讲授《孝经》、《尚书》、《易经》,以及儒家的学说,每晚分批进行,不间断。这一切都是为了提升皇帝的文化素养,使其成为真正的统治者。
作为总领漠南地区的事务专员之一的是儒士们——包括元好问和张德辉,他们请求命名自己为“儒教大宗师”,而这也得到伊儿可汗赏识。不久,“圣度优宏、开白炳烺、好儒术、喜衣冠、崇礼让”的特质使得这个蒙古帝国逐渐融合中国文化,使它变得更加完善和复杂。
再次回到1252年的蒙古宪宗二岁(相当于宋代淳祐十二载),当宋朝发起攻击河南边境的时候,忽必烈请准蒙哥设立经略司以应对这一威胁,并且成功获得了这一权力。随后的6月份里,他前往草原觐见蒙哥,然后奉命率兵进攻云南。此刻,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曾是一个普通牧民家庭成员的小男孩,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决定着整个国家未来走向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