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流光相皎洁李固的明灯之谜
在东汉时代,那个名声显赫的大臣李固,坚定地与梁冀一派势力作斗争。他的忠诚、勇敢,以及对抗腐败的决心,让他成为了一个受到人们赞扬的历史典范。
少年时期就怀抱着大志的李固,是汉中南郑人,他出生于一个官僚家庭。父亲李邰擅长天文、地理和风水学,曾任太常、司空,并参与了汉顺帝登基的策划,被封为涉都侯,但他却辞让,这或许是因为“乱世不当官”的原则吧?
自少即有远大的抱负,不受贵族子弟纨绔气影响。他热爱学习,不远千里寻访名师,广泛研究各种知识,从天文到地理,从古代到现代。他在学校里也不以身份傲视同学们,与他们共读多年,却不知道他是朝廷重臣李邰之子。这表明从学生时代起,他便不同于常人。
他结交四方有识之士,许多读书人慕名前来求教,但他并不急功近利。当时五次被推举为孝廉,又被益州刺史推荐茂才,都没有接受。他虽不愿过早踏入政治,却仍关注国家大事,对外戚宦官专权深感忧虑。王朝失衡善政未行,每想到这些,他的心难以平静。
生于永元八年(96年),到了顺帝时期,他已三十而立,该参与政治了。那时候梁冀父梁商掌握朝廷实际权力,并精心培植梁家势力。面对这种局面,李固如何忍耐?自己要勇于参与,也劝导别人才不要退缩。
顺帝即位后,有意征召名士入朝,但多数虚报无实,其中只有黄琼一人得其所好。但黄琼又极不乐意应召。在得知黄琼已上路后,马上写信给他:“现在正是做济世安民的事的时候……倘若等待尧舜那样的圣君,那么有志之士将永无做事机会!常言道:‘坚直易断裂,洁白易玷污’。”阳春曲高雅但难以传唱,而那些声名狼藉者往往只是虚名不足。而且有些被征召的人,或是‘声盛’或‘纯盗虚名’,希望先生深谋远虑,大展宏图,以答谢众望。”
对政局设想
顺帝期间东汉政局动荡,加上自然灾害,更使民心不安。在阳嘉二年(133年)发生的地动山崩火灾等异常现象,如同天怒警告当权者。于是下诏要求指出时政弊端提出良策。在大家推动下,一开头就疾愤地说:“古时候,当官凭品德,而今,只凭财力!多数官吏以杀伐获得声誉迁升,而为政宽和不结党营私遭斥逐”。矛头首先针对外戚。他总结历史经验说:“自古以来,无论何种后妃家族最终毁败,其原因主要在于爵位高权重却不知克制,最终不得不颠覆毁败。不必讲远,在此之前外戚阎氏专权受祸就是一例”。也针对宦官,“当今梁氏既垄断皇后的位子并得到很高爵位,而且所有子弟都跟着做官掌握巨额资产。这是在明帝章帝前所未见过的事务应除掉,以步兵校尉梁冀为首的大权,使政归朝廷。”还建议减少宦 官,让内外朝合一太平可致。但这都是表面文章装样子。此间张令遭诬陷,大司农黄尚求情、仆射黄琼保释才免罪。不过拖延很久再给议郎职务,不久调广汉雒令途中颠簸思考不能在整顿不了的地方去做地方官能起什么作用?走至白水关下定主意解印绶回故乡闭门修炼。大将军梁商认为李固非一般反派人物,还可利用,将其提拔为从事中郎回到朝庭。但李固还是坚持反对外戚专权斗争,没有放弃原则。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