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发生的著名事件北伐失败金国再次南侵崇祯皇帝南迁能否挽救明朝只怕他晚年的决策已失民心
崇祯皇帝即位后,励精图治,希望重振国风。然而,朝中党争依旧激烈,加上连绵的灾害和民心涣散,最终导致多地爆发起义。明朝在生死攸关时刻,实际上已经注定了灭亡,只待起义军壮大而至。当时若崇祯皇帝想挽救最后的明光,他能否成功南迁?历史上的南迁例子虽然存在,但对于崇祯来说,最大的难题是他已失去民心。
崇祯皇帝之所以不是吊死煤山,而是“南巡”,这是一种充满幻想的事情。许多人认为,如果崇祯皇帝选择南迁,他至少可以在南方建立一个割据政权,即“偏安江左”的政权,这在历史上有先例,比如赵构、司马睿都曾经通过这样的方式维持了自己的统治。
如果崇祯皇帝能够成功建立“南明”政权,那么他的合法性将比福王朱由崧更为强大,因为朱由崧的政权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太子问题和多个称帝者带来的分裂。此外,没有那么多人称帝,南方的政治力量将更加集中和强大。
尽管这样看来,有很多优势,但挑战仍然重大——解决民心的问题。这涉及到边疆、朝廷内部、士族阶层以及民间老百姓对崇祯皇帝信任度低下的情况:
边疆:自袁崇焕被杀后,大量将领投降清军或保持独立,不再盲目服从中央。
朝中:文武臣工对其失去信任,无力支持他筹集资金打仗。
士族:衣冠南渡世家贵族是否愿意跟随,以及与当地士族之间可能存在矛盾,都影响了其政治基础。
民间:大量征税导致民怨沸腾,对农民起义军给予广泛支持,如李自成和张献忠等人所领导的小规模农民起义转变为巨大的动乱力量。
贼寇(农民起义):规模庞大且获得广泛支持,他们不会放过任何机会除掉中央政府,无论是在北京还是在新的居住地。
因此,即使采取了“南迁”的策略,也难以改变结果——失去了人民的心,是无法挽回的事实。